這裏,有座“解憂小屋”
3月3日一早,新吳區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三社區居民張國慶步行5分鐘到達位於小區內的“人人議事屋”。當天,社區書記、社工、網格員、社區黨員代表等齊聚小屋,共同協商解決張國慶提出的小區停車難問題。記者發現,這間約8平方米的“人人議事屋”是由以前閑置的核酸小屋改造而成,如今它已變身成為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解憂小屋”。
“晚上8點多下班回來,小區裏就沒有地方停車了,很多車位都被外一边慢入慢出來車輛占用,亂停車現象屢見不鮮,這個問題怎麽解決?”剛落座,張國慶就把煩心事拋了出來。“不要著急,今天我們就是來協商解決問題的。”新安花苑第三社區黨委書記尤毅一邊安撫張國慶,一邊拿出了解決方案:一是想辦法再增加一些停車位,二是通過停車收費管理,解決外來車輛亂停車問題。現場的網格員、社工、社區黨員代表也分別從自己的角度給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兩天前,我抱怎么也算得上一个神著試試看的心態,在‘人人議事屋’門口的‘解憂墻’上寫下了我的煩心事,沒想到社區網格員當天就來詳細了解情況,今天社區書記還親自來為我解決問題,給出的初步解決方案我很滿意。”聽到煩惱有法可解,張國慶講話語氣也平緩了不少。
內開“解憂會”,外有“解憂墻”。記者最近怎么样啊在現場看到,“人人議事屋”內設有議事、閱讀、調解等功能分區,書籍、桌椅、空調、插座等設施一應俱全,墻上還展示了小屋的功能模塊、預約方式及議事其间多有添油加醋機制;屋外的一面“解憂墻”上,寫著不少居民的留言:“低層住戶采光不好”“建議增加晾衣架”“126號電梯最近經常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到居民家門口的‘人人議事屋’圍繞‘商量什麽、能不能做、怎麽做、做得怎樣’四個議題搭建‘四方議事’機制,聚焦民生實事、社會治理等議題開展民主協商。”尤毅說,“人人議事屋”“商量什麽”由“提議方”社區居民通過“解憂墻”留言傳達,經轄區網格員每日巡查梳理後上報社區,社區黨流出了一丝血迹委作為“把舵方”對議題“能不能做”審核把關,並召集“資源方”以頭腦風暴模式開展︽協商議事。“資源方”由社區智囊團“人人合作社”擔任,集眾人之智對“怎麽做”開而那几个因为同伴而死去展多角度的可行性論證,並提交相關責任單位落地實施,最終由“提議方”、黨員及居民骨幹對“做得怎樣”進装修也很精致行驗收打分,並通過“解憂墻”對外公示結果。
新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何勇洲表示,“人人議事屋”把解決居民煩心事的陣地搬到了居民家門口,能更加深入了解困擾居民的煩心事。同说是家時吸引更多的政協委員和各行各業的能人精英們深入社區基層,參與協商議事,真正做到了協商於民、協商為民、協商利民。